光州世锦赛首个游泳比赛日,“小叶子”叶诗文回来了!女子200米混合预赛第一枪打完后,她感叹道:“我太兴奋了!”这也是继2015年喀山世锦赛四年后,叶诗文再次参加世锦赛。
预赛和半决赛,叶诗文均排名第四,进入决赛。
今晚,总决赛的日子,叶诗文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很久了。决赛中,小野再接再厉,实现了前三泳落后的逆转。他以2分08秒60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银牌。这是她自伦敦奥运会以来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整整等待了7年。
“我还是很兴奋,没想到能拿到前三名的成绩。”叶诗文走下赛场,难掩兴奋之情。 “好久不见了!”叶诗文难掩激动。这是2013年,这位在巴塞罗那世锦赛上遭遇“成长烦恼”的天才少女,终于坚持到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因: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而闻名
出道即巅峰,这就是叶诗文。 2010年,14岁的叶诗文首次参加亚运会,并获得女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次年,她在上海世锦赛上夺得女子200米混合泳金牌,成为30多年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接下来的伦敦奥运会,就是叶诗文发光发热的舞台。她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获得了200米混合泳金牌。她还打破了4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双人泳运动员。皇冠国王。尤其是在400米混合泳决赛中,16岁的叶诗文在最后50米甚至比美国名将、奥运冠军(男子)罗切特游得更快。
2013年,17岁的叶诗文在全运会、亚运会、游泳世界杯、长池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奥运会等国内外各大比赛中斩获金牌。
他是1978年以来最年轻的游泳世锦赛个人单项冠军。1995年后出生的第一位游泳世锦赛冠军。世界游泳史上最年轻的双料奥运冠军;后鲨鱼皮泳衣时代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奥运会10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同一项目最后冲刺阶段的分段成绩优于男奥运冠军的女运动员。 16岁完成大满贯的最年轻运动员,比菲尔普斯小三岁……这些荣誉和记录都属于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叶子”。
申申:因为成长有烦恼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小叶子”一站上祭坛就失去了重心,开始坠落。随着身体的成长,叶诗文的体重也开始增加。巴塞罗那世锦赛上,叶诗文在200米比赛中减重。她在混合泳决赛中仅获得第四名,无缘奖牌。她在400m混合泳中排名第17位,关于她的质疑很多。
成长的痛苦、伤病以及不平衡的心态,让叶诗文输掉了一场又一场比赛。 2016年,叶诗文无缘里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决赛;一年后的布达佩斯世锦赛,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均未能晋级决赛。
被失败和失落包围的叶诗文对竞争深感恐惧。她选择了退休。那段时间,叶诗文远离了比赛,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但她并没有完全放弃游泳。她每天都继续训练。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训练,她都保质保量。不断地在繁重的学业任务和训练之间切换,叶诗文感到很累,但她还是尽力坚持了下来。
校园生活也让她放下了包袱,让她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长大后,叶诗文明白,自己最想要的就是游泳。 “我仍然喜欢游泳,我还有未完成的游泳梦想。”于是,她向清华大学申请休学两年,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而努力。发起了冲击。
蜕变:回归最好的“小叶子”
如果说限制叶诗文的是成长带来的烦恼,那么解放她的则是成长带来的历练和成熟。
去年下半年,叶诗文回到了恩师徐国义身边。不久之后,她又开始取得成绩:2018年11月的短池世界杯北京站,她获得了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今年3月的青岛游泳锦标赛上,叶诗文在200米混合泳中游出了2分9秒24的成绩。这不仅是她近年来在200米混合泳个人最好成绩,今年也排名世界第三。随后在女子200米蛙泳比赛中,叶诗文以2分23秒46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200米混合和200米蛙泳都具备了在世界比赛中争夺奖牌的实力。
5月底,叶诗文、徐嘉余、颜紫贝、张宇飞等国家队队员赴美国集训。第一个比赛日,叶诗文参加了200米蝶泳比赛。预赛中,她游出2:11.34,排名第一。决赛中,她的表现更加出色。为了脱颖而出,他一马当先,以2分08秒72的成绩刷新个人新高,夺得冠军。
叶诗文还是那个体贴、懂世界的小叶子。虽然徐国义教练这次因身体原因未能来到光州,但心怀感激的小爷爷远远地向导师喊道:“我做到了,谢谢徐指导,注意了。”身体!”
在叶诗文的世界里,徐国义就像一个父亲。 “我回到世锦赛后又回到了泳池,他一方面心疼我,另一方面无条件支持我。”叶诗文说道,“他觉得我还有潜力,至少还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的探索空间。”
虽然叶诗文不再是伦敦奥运会最后自由泳冲刺时比罗切特更快的天才,但23岁的叶诗文现在比当年更加沉稳,她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发现我的内心变强了,刚开始恢复训练的时候,我根本跟不上。”叶诗文笑道。 “我向自己暗示,我很坚强,可以做到。我感觉我现在比以前更霸气了。”
按下学业“暂停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选择——一年后的东京奥运会,“小叶子”终于可以放下包袱,展望未来。
“我很高兴,七八年没有打败我。”叶诗文说道。 “我要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游泳,无论我的水平有多低,我都没有想过要离开游泳池。”
(本报7月22日光州特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mddjg.com/html/tiyuwenda/1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