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莉
导师|张惠玉
【摘要】:真实性和艺术性是纪录片的两个重要特征,也是纪录片的两个重要维度。本文简要分析了纪录片《四个春天》的两个基本特征:真实性和艺术性。试图以这部纪录片为契机,窥探当今时代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四春》;真实性;艺术性;家庭;记录
1.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审视
《四个春天》是陆庆伊执导的一部人文纪录片,于2019年1月4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纪录片不关注边缘群体、社会黑暗、人性扭曲等,而是聚焦最主流的社会现象。一群人——身边的家人,记录和表达了最主流的情感——亲情。这部纪录片以导演真实的家庭生活为素材,以导演的父母、妹妹、侄子等家庭成员为主角。记录了导演四年来每次回家时一家三代人的日常生活。这部低成本纪录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电影票房数据库相关信息显示,影片上映一个月左右就取得了超过1043万的票房成绩。这样的票房表现对于一部小成本国产纪录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除了票房表现外,这部纪录片还获得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第55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剪辑两项提名。本文从纪录片的基本特征出发,简要分析了本片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辩证表达。
纪录片《四个春天》是吉加·维尔托夫“电影眼”理论的实践。所谓“电影眼”理论,是指利用图像记录方式来客观记录和客观解释可见世界。陆庆伊不是专业的电影导演。他最初主要活跃在摄影领域。 《四个春天》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据他自己分享,拍摄《四个春天》的灵感主要来自于他在社交平台上的写真集《回家》,影片也主要记录了父母的生活、街头的日常生活以及与人之间的互动。邻居。以及田间的日常工作。因此,“真实”奠定了整部电影《四个春天》的情感基调,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来描述和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
(一)客观拍摄技巧
弗莱厄蒂在阐述纪录片的第一原则时曾表示,要掌握和熟悉第一手材料。导演陆庆伊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家人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这为影片的最终效果提供了最现实的保证。
大多数电影都使用平视镜头来记录拍摄对象及其日常活动。因为本片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导演亲自拍摄的,所以所有镜头的视角选择都与作者在家日常生活中的视角一致。没有任何棘手、新颖或变化的拍摄角度。这创造了一种沉浸感和真实感,让所有观众进入自己的生活视角,体验电影中的日常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在自己与拍摄对象的关系中投入过多的主观情感。导演变身相机,自始至终保持冷静内敛的观察者身份,忠实记录拍摄对象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比如去爬山的时候,导演,同时也是摄影师的儿子,遇到崎岖的山路,本应该伸手去帮助父母,但导演却没有。而是跟在父母身后,冷静地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导演作为摄影师的克制。另外,在姐姐去世时拍摄的一系列镜头中,导演并没有超越自己记录者的身份,没有把自己当成家人。相反,他将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平静地记录着父母的遭遇。以及其他亲戚的一举一动。对姐姐留下更多的想象留白,给观众留下参与想象的空间。
除了逼真的拍摄角度之外,这部纪录片的镜头也有真实的“晃动”。影片中的很多镜头并不稳定,而是轻微晃动,这是导演在日常生活中拿着相机造成的。可能有人会批评这些镜头影响观感,但正是这种不稳定的镜头,才显示出镜头所拍摄内容的真实性。如果都是固定镜头、专业机位、稳定拍摄,那么拍摄出来的内容就会缺乏可信度和真实性,会被刻意上演。
(二)真实记录内容
除了客观的拍摄手法之外,本片记录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时刻体现着“真实性”。父亲弹琴、种花、唱歌、写字、量血压,母亲哼唱、缝鞋、绣花、做家务等一切日常活动都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他生活环境中的鸟叫声、狗叫声等环境声音也被自然记录下来。镜头前,导演的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开怀大笑,出去的时候也会哼着歌、开心地扭动身体。有时候他们哼着歌会突然忘记歌词。这样,《四个春天》真实地记录了导演一家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图一:爸爸妈妈一起练琴
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拍摄对象和摄影师之间的真实互动。由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特殊关系,影片中存在很多拍摄对象与拍摄者之间的对话。有一场戏是父亲晚上接女儿的电话,于是他向电话那头解释了庆伊目前正在拍摄的情况。 “镜头”曝光得如此直接,影片的真实性也增强了。
此外,影片的真实性还来自于镜头前拍摄对象的平静和自然。通过影片告诉我们,导演一家很早就有家庭摄影的传统习惯。导演的爸爸妈妈曾多次用摄像机记录家庭活动,如《1997年春节上坟》、《1997年春节合家团圆》、《1998年4月6日,最后一课》、《2008年2008年11月》 《月亮,上山砍柴》……应该是多次被拍摄的经历,所以在《四个春天》中,拍摄对象的语言和手势都是和平常一样。而这种自然状态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纪录片的真实感。
(三)细节处理巧妙
在细节方面,《四个春天》也非常精致。纪录片不仅需要通过影片表达主题的价值,还要有效地展现影片主题的现实性。换句话说,纪录片不仅要内容真实,而且主题也要真实。而《四个春天》在自然地诠释这种生活的同时,很好地展现了真实自然的生活。在拍摄父母的日常生活片段时,为了体现父母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导演在后期剪辑时巧妙地将两个不同空间的镜头同时组合起来,并以“一堵墙”作为画面中心线:父亲在一个房间里唱歌,母亲在另一个房间里坐在房子周围缝纫。通过这样的后期处理,将父母充满温馨祥和的日常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2:爸爸唱歌,妈妈缝纫
此外,影片对空镜的处理也十分巧妙。通过使用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来解释和表达影片的主题。通过这种诗意的处理手法,自然而无声地阐释了影片的主题。比如,片中父亲因为春天燕子归巢而非常高兴,这与姐姐的首次亮相有关。燕子归巢,象征着流浪儿童的归来。 “燕子”不仅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也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纽带的象征。
通过这些自然的主题诠释,影片的中心主题得以自然流露,观众在影片中随时随地都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日常生活的艺术表达
纪录片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影艺术的一种,是因为它具有“艺术性”。所谓纪录片的艺术性,《记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认为,“所谓艺术性是指纪录片中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安排。换言之,形式和结构纪实文本的内容不局限于客观生活的再现,它必须能够承载客观生活再现之外的语义信息,即以易于感受的方式诉诸人们的感官和情感的生活体验。 《春天》不仅是真实的,更是人生的体验。也有艺术感。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对老夫妇的日常生活,也表达了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的情感纽带,传达了乐观、简单的生活态度。
(一)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
纪录片具有诗意表达的功能。纪录片四大流派之一是埃文斯的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片。尼科尔斯是这样理解纪录片的诗意的:诗意的模式是紧随现代主义的。作为表达现实的手段,它偏向于碎片拼贴、主观印象、不连贯的动作和松散的相关结构。 《四个春天》诗意地表达了导演父母简单的日常生活。
《四个春天》选取四年来每次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春节”生活片段为素材,将时间拉长、定格,通过展现这段时间的日常生活,向观众展示生活是什么样的。 。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导演的父亲是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老人。擅长写作、歌唱、养花。他还自学了胡琴、锯琴、竹笛、竖笛等,并学会了掌握。掌握年轻人的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等技能。我的妈妈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还擅长刺绣、做鞋、唱歌。父亲平静,母亲开朗。两人不离不弃唱音乐,不离手弹钢琴,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即使是上山“摘蕨菜”这样的普通农活过程中,两个人也能愉快地唱歌,你唱我唱,高兴的时候甚至会跳舞,哪怕是在野外。通过后期一定的筛选和剪辑,导演选择展现父母稀疏平凡的生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片段,将原本平凡简单的生活诗化,让观众看到了当下快速发展的都市之外的另一面。生活。一种“诗意的栖居”。
一部成功的电影,包括纪录片,都离不开相应的有质感的布景,必须能够让人记住、联想。影片中,梁下的燕子、天井里的金鱼、屋顶上的花草,都成为象征“家”、“故乡”的概念符号。无论是家里的庭院,还是导演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为影片中父母诗意的生活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表达空间。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蕴含着导演对故乡的浓浓怀念,也时时唤起观众心中的思乡之情。影片不仅选取和展示了诗意的生活,还展示了诗意生活的诗意空间,赋予整部影片一种质朴的诗意之美。
图3:庭院里的鱼
除了生活本身和生活环境的诗意之外,导演还从影片的构图和蒙太奇的运用上为影片增添了诗意的表达。影片后期,导演加入了越来越多的长镜头,向东方美学中的“场景融合”靠拢。导演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固定镜头有其固有的眼孔视角,可能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点在移动,你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厚度。”通过这种“洞眼”感觉的镜头和构图,将生命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形成对比和呼应。在这种专业手法的支撑下,电影《四个春天》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简单视频记录,更是简单生活的诗意表达。
(二)情感价值和精神触动
纪录片《四个春天》独特地书写了当前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下一幅回归自然的生活画卷。影片中天真、温馨、愉悦的田园生活,使劳动从一种生存手段转变为实现理想田园生活的方式,一条通向幸福和个人自由的康庄大道。
本片将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与真挚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纯朴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生动地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之间相互忠诚的爱。这些温暖善意的演讲让观众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冲击,启发广大观众回忆和思考自己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故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感动和升华。而这也是《四泉》的艺术品质,给人带来精神启迪和情感共鸣。
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影片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真实的素材和真实的情感,真实、不做作地呈现生活的客观现实;而艺术性则是衡量纪录片审美价值的一个要素,要求纪录片脱离单纯的展示。展示需要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片段进行筛选和展示。无论是真实性还是美观性,《四个春天》无疑做到了。这部纪录片没有宏大的叙事,只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它以日常生活本身为纪实素材,展现生活的质感和意义。
在笔者看来,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其实是偶然的。如果影片中没有体现姐姐的突然去世,这部纪录片很可能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式姐姐的离开,让原本平淡的视频记录变成了有故事的记录。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出现,整部影片才更加深刻地体现了生活和生命的深度。抛开这个因素不说,纪录片《四个春天》被笔者认为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最好的一部。没有传统的宏大叙事,只有普通人的故事,而且恰好是普通人的故事。 ,感动了更多普通人的心。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故事片与纪录片创作”期末作业,荣获“新青年电影之夜巡游2020优秀影视评论”)
参考
【1】杨元英.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北京分公司,2012。
【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 聂俊逸.论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以《四个春天》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 2020, 41(01): 68-71.
[4]罗玉辉.纪录片的另类美学——以《四个春天》《天梯》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1):278-279。
[5]曹洪刚.温柔能带来世间最美的东西——评《四春》中亲情与故乡的书写历史[J].影评,2020(03):107-1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mddjg.com/html/tiyuwenda/1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