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导论》是本学期哲学系陈波教授开设的通用核心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很受欢迎。
今天博雅哥给大家带来了陈波先生的演讲实录。 2018年7月29日,陈波老师在“2018年海内外华人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九届学术论坛”上作“世界知识的汉语表达”的主题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陈波老师反思了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些不足。在陈波老师看来,要提高中国人的学术地位,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积极融入国际学术界,通过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掌握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具有国际影响力。如此一来,华人在世界学术地位的提升就水到渠成。
本文首发于“商务印书馆中文中心”公众号。
第1021.2卷
进入教室
汉语的学术地位取决于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陈波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世界知识的中国表达”,这次会议的主题很好。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增强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思想。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走出国门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思想,让外国观众听得懂;二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思想,让外国观众听得懂。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有些中文写的作品太伟大了。中文学术中有太多原创、新鲜、独特、重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必须学会掌握中文,直接阅读和理解中文著作。
伟大的语言是由伟大的文化和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作家的作品支撑的。
为什么德语很棒?因为有德国文学、德国哲学,就有歌德、康德、黑格尔,还有后来的海德格尔、胡塞尔、哈贝马斯。为什么俄语很重要?因为俄罗斯有伟大的文学,有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还有后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英语很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大英帝国先将世界很多地方变成了殖民地,后来英语国家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其次,它得到英美文学和英国哲学的支持,包括莎士比亚、霍顿等、布斯、贝克莱、洛克、休谟以及罗尔斯等美国当代哲学家。
现在回到中文,我们需要提高中文的国际学术地位,用中文向世界表达和传达,但我们需要仔细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向世界表达什么?要传达什么?除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比如孔孟、儒家哲学,比如唐诗宋词,比如《红楼梦》,还有以邓小平为主体的中国政治家集体创造的治国经验作为人文学者代表,我们首先要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创造了哪些可以表达、需要表达、可以表达的东西?然后他问了第二个问题:如何表达?
下面我讲四点:
一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个人责任;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的社会责任;
第四,反思自己:自己的责任和行为。
图为陈波老师发言
一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做得还不够好
有目共睹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家用电器从全部进口转向全部出口;火车,从慢速到高速;手机,从无到有,甚至到国际品牌;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京东;经济、技术:从模仿、跟随到创造,甚至部分领先。
与上述成就相比,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包括我自己)应该感到羞愧: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创造了哪些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甚至学说?系统?我们培养了哪些国内知名、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中国著名学者?我们这些人用脑子想,用手指头数。对于这样的理论和这样的学者,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一致表示,或者至少达成很大的共识?答案可能是:很少、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这就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原因是什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产生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这就直接引出了我的第二个话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个人责任。
二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个人责任
我主要讲两点:对过去学术的态度和对理论创新的态度。
中国学者对过去学术的主要态度是:对造神的尊重和热忱。我们常说圣贤(包括外国的)多么伟大、高深、高深,是我们这些卑微的后人多么难以企及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爬到他们脚边走。仰望它们,阅读并理解它们,然后传播出去。由此产生的最流行的学术方法是学术史、文本和人物研究,然后是外国经典的翻译。现在国家社科基金也设立了很多重大项目,那就是外国经典著作的翻译。一些所谓的最聪明的大脑致力于经典的翻译;一些从事当代外国文化研究的学者正在翻译当前有影响的外国文学。学者的著作和论文向中国的介绍几乎是直播;国内学术期刊上的很多一流文章都是纯介绍性的。
学者只能这样做,难道一定要这样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在《美国学者》等著名文章中说道:
”
“天才本身如果施加了不正当的影响,就足以成为天才的敌人。”
“在图书馆长大的听话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有责任接受西塞罗、洛克和培根书中表达的思想,却忘记了西塞罗、洛克和培根是在写这些思想。当时,他是只是图书馆里的一个年轻人。”
“我们听别人说,以便我们自己说!”
”
回到前面提到的儒家哲学,除了我们通常提到的伟大的东西之外,它是否还存在一些弱点、缺点,甚至错误呢?儒家哲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它是否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悲惨经历负有一定的责任?什么样的责任?责任有多大?儒家哲学能否回答当代社会生活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不是,它不能回答什么问题,至少回答得不好?我们当代学者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当中国学者真正想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往往喜欢在一些大话题上说大话、空谈。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随口说说,并不当真。我从中文主流期刊中随机挑选了几篇文章的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路径的突破》新常态下的人》、《20世纪上半叶的人》、《语义与国家建构》、《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化的考察》。按照国外学术期刊的标准,这么大的话题不可能在一篇学术论文中阐述清楚。更直接地说,它们根本不应该是学术论文的标题。当然,这么大的话题,在一篇文章中只能进行抽象、笼统的讨论,光说就够了,不去深入研究。学术发展的道路往往是:围绕某一特定课题,如鲁迅所说“毒蛇缠,怨鬼执”,长期思考和研究,从各个方面讲,从优点讲。和缺点。我们总是把它说成是系统的、严谨的、透彻的、清晰的甚至可操作的理论。当然,这也是一个可以批判性地讨论和评价的理论。
由于许多中国学者的创新不被重视,中国学术界也流行鄙视所谓的创新,常常称其为“伪创新”:那些声称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理论的学者被忽略。不批评也不赞扬他们,彻底边缘化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
当然,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仅仅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个人负责,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三个话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的社会责任
我个人认为,造成上述情况,中国的人文社科环境负有更大的责任。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进行独立甚至批判性的思考和独立的理论创作提供了足够宽松、自由的环境?
我国宪法提供了这样的保证。 2018年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们也不断强调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言论自由不仅指说真话的自由,还包括说‘错误话’的自由。当然,还有批评错误言论的自由,人们普遍认为,人们普遍都是理性的、善良的,真相会日渐明朗,人们会通过这种方式逐渐达成共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妥协。不断的对话和辩论。
我们继续强调四个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一般来说,自信的人会表现得比较优雅、大方,表现出大度、包容和宽容,表现出他们不会在乎别人,很多事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没有关系……
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开展了那么多的人才工程,设立了各种名称,设立了各种基金。我们应该反思:效果如何?有更多的积极因素还是更多的消极因素?
现在回到第四个话题,如果您对中国学术界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和标准,您做得怎么样?
图为陈波老师
四
自我反思:我自己的责任和行动
坦白说,我自己做得很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我都有。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太明白如何做好学术工作。因此,我的学业也很差。无效。 2007年,我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我的联系人是牛津大学逻辑学讲座教授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他实际上只比我大两岁,但他发表的作品和论文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他是国际哲学界的话题创造者和潮流引领者,也得到了很多国际认可。迄今为止,他已是十余个国家科学院和国际科学院的院士。我当时就说:我什么都不是。那时我还没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国外没有人知道我是中国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但这个责任不能由我一个人承担,也不能全归咎于我的懒惰和愚蠢:他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我还是湖南农村的农民;他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我还是湖南农村的农民;当我终于考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大学老师刚刚从农村回来。他的衣服和腿杆上还残留着泥土。他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他用临时蜡板来油印。而他的大学老师都是国际知名的学术人物……
从2007年开始,我告诫自己:知耻而后勇。作为北大教授,我不应该这样。我还应该写英文论文,投稿到国际期刊,参与当代哲学建设,参与国际学术界。进去吧。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际二、三级A&HCI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近20篇,更多论文正在出版中。
经过一番探索,我自己总结出如何按照国际学术标准进行奖学金:
1. 在学术传统范围内发言;
2. 在学术界发表演讲;
3.针对更具体的话题说自己的话;
4、对自己的观点给出更严谨、更详细的论证;
5. 适当回应他人的不同观点。
现在回到本次会议的主题:世界知识的中国表达。我的答案是:要提高中国人的学术地位,首先要提高中国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要达到后一点,中国学者必须首先进入国际学术界,边游边学,先适应国际学术规则和规范,逐步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逐渐产生一大批中国学术界的精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汉语国际学术地位自然确立。这个过程与中国经济进入以WTO为代表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大致相似。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编辑:小郑/校对:泽坤
普通教育网
兴奋还在继续
请将意见发送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mddjg.com/html/tiyuwenda/13622.html